让孩子从自卑走向自信,家长要做好这3件事
有一位家长曾问道:
我的孩子现在8岁了,经常不敢尝试新事物,之前想教他骑自行车,一直说害怕,怎么都不肯尝试。平时也不爱说话,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开朗,我很发愁,他是不是有点自卑?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更自信一点?
这位妈妈观察到孩子有退缩、沉默的表现,担心孩子有自卑心理,不利于成长。
孩子是否是真的自卑心理,还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如果有自卑倾向,相信在家长的积极引导下,孩子很容易重塑自信心。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阳光、自信,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就感及幸福感的基石,也决定了自身发展的高度。
怎样判断孩子身上有自卑感,如何帮助孩子获得自信心?一起来看一下。
1.对抗自卑感的几种表现形式
以下这5种个性模式最能准确地解释人们处理自卑感的行为,一般孩子会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防卫方式,来保护自己不被内在的自卑感所折磨。
退缩:为了保护受创的自我,他们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参加活动,要么会被认为高傲,要么是性格安静,这样的态度会经常使大人误以为孩子没有问题。
反击:和退缩完全相反,这样的孩子脾气很大,他会找借口发泄情绪,当消极的个性模式无法减轻自卑感所带来的痛苦时,青少年往往会变得处处与人作对、充满敌意。
当个丑角:他们会以贬损自己当笑话,他们往往有阅读上的困难、学业上的问题,或是其他问题,他们使出各种本领,只为博得大家一笑。
认同别人:担心被别人看不起,因此很怕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希望被别人喜欢,会遵循“和别人一样”的想法来行事。
弥补:只要努力,我一定可以借着成功得到自信心。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在某一领域非常刻苦努力。目前,“弥补”是应对自卑感的较好的选择。
以上模式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家长需注意识别孩子行为特点展示出的自卑程度,不让失常的自卑感阻碍身心发展。
2.各年龄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心理需求不同,根据发展期提供给孩子相应的心理营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接纳,提升自信心。
“快看我”阶段(2~4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壮举被人关注,成年人的反应对他们的影响较大。
如果孩子做成了一些事情,家长要表现出喜悦,面对他们每时每刻的淘气行为,我们要有温和的态度来引导,这样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好奇心,能够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
即使不赞同孩子认为自己“最好”的说法,也完全可以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可以说:“你坚持把颜色涂满了!”“你把玩具摆地很整齐!”
起步阶段(5~7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掌握的技能迅速增加,判断力增强,对于自己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其他孩子怎么做,都有强烈的意见,一旦遭到同伴的批评和排斥,他们的内心又很脆弱。
为了防止孩子自卑,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掌握新的技能,对他们的进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同时,给他们创造出许多和朋友一起玩耍的机会。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帮孩子想出妥协的办法,以便他们可以尽快度过有摩擦的时间段。
自我评判阶段(8~10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思考能力,能够比较客观地将自己与他人比较,虽然很清楚自身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但是还很难理解“学习需要过程,技能需要花时间去磨炼”,有过度自责的倾向。
当孩子说“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你正在努力尝试呢!”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帮助他们成长。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还是比较敬佩自己的父母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曾经拼搏的故事,来激励孩子。
“显得很好”阶段(11~13岁)
这个阶段孩子非常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他们,尽量在穿着和行为上和同伴保持一致,加上青春期引起的生理变化,容易自我苛求,会因为日常交往中的一点点失误而耿耿于怀。
家长需充当重要的平衡角色。要提醒孩子不去在意那些不切实际的评判标准,尽管孩子可能会反驳你的说法,但是他们可以从你持续的陪伴和关爱的眼神中得到安慰。
“努力做自己”阶段(14~16岁)
处于“努力做自己”阶段,也是孩子很难准确评价自我的一个时期。他们纠结于评价自身。他们认为自己思想成熟而独特,他们总是觉得别人无法理解他们,尤其是自己的父母。
要给孩子提供空间,沟通交流中态度和蔼,避免把孩子之前做过的错事一股脑地都说出来。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努力构建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识,他们不希望过去的错误或者幼稚的言行成为他们成长的负担。家长要做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当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为孩子提供安慰和帮助。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做好这3件事
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是否觉得孩子不够优秀?身上的缺点很多?如果因为各种因素而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孩子会感知到并认同父母的感觉。让孩子看到并相信父母爱他、尊重他,他才能比较容易接受自己的价值。
比如,不在外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在他小时候花时间精力来陪伴他;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回应;面对外在的挫折时能够给予安慰等等。
传递成长型思维
让孩子明白当人们开始从事新的或者困难的事情时,内心焦虑是正常现象,而坚持做下去就能减轻焦虑感。
学习中的刻苦努力和起起伏伏都是常态,就像骑车过程中的上坡和下坡,如果现阶段吃力,再坚持一下会变得轻松,取得进步。
不过于强调成绩,降低目标的重要程度,当我们降低未达成目标带来的风险和痛苦时,这有助于他们克服逃避心理,有机会体验到毅力带来的回报。
营造成功体验
父母要尽可能让孩子出去到外面多互动、多感受,可以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等等,慢慢展现自己的特点、优势,在孩子体验到成功喜悦的时候,那么越多的实践,他的自信心越强。
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事务时,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忘记适时夸赞孩子,从而提升孩子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信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有价值、有尊严的,都有权利受到尊重。
保持对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注,让他们在一个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拥有自信心,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