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失控时,我们该怎么办?

2023-01-09 10:26
8

最近经常会听到我家楼上的孩子,歇斯底里的控诉着父母的各种管束,乱扔着家里的物品发泄心理的不满。而父母则是用孩子的各种生活、学习习惯,对孩子予以反击……相信很多家庭,都会发生这样的家庭战争。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发脾气,情绪失控的情况出现。孩子的情绪失控是自我防卫的表现,它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生理反应。当孩子的精神承受达到极限时,便出现了情绪失控。

当孩子在宣泄情绪时,很多父母会采用下面三种不恰当的方法处理:错误1:强行压制,甚至于用打骂来阻止孩子。孩子声音大,父母的声音就更大。总要在气势上压倒孩子。错误2: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急着给孩子讲各种道理,让孩子认为都是自己的问题,接受现实,不能继续“作”下去。错误3:把孩子晾在一边,不闻不问,自己该看手机看手机,该做家务做家务,让孩子自己情绪平复。从各种统计数据看,经常发生情绪失控的孩子,很容易伤害自己。而且长期处于急躁状态,会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在任何情绪体验期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会产生一种生理唤醒状态,以便为机体输出能量做准备。当孩子肆无忌惮的爆发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所有试图直接给孩子答案、安慰的做法都不是好方法,只会堵住孩子的情绪出口,导致向外宣泄过程的中断,从而使得孩子向内攻击。

而且发生情绪失控的孩子,容易伤害他人。尤其一些高年级的孩子,一旦情绪失控,他们不考虑后果,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往往是通过狂暴行为、哭泣、倾诉,这三种行为来宣泄情绪的。

当孩子大声嘶吼或乱砸东西时,父母可以在得到孩子允许接近的情况下,去拥抱孩子,让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但同时你要保证自己的内心是平和的。

如果父母自己很紧张,就去做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迅速平复下来,再去很平静地,温柔地拥抱孩子,等待孩子情绪发泄结束。


2、如果孩子在哭泣时,递给孩子纸巾也是一个很不好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激动,正确的做法是陪在孩子身边,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递给他纸巾。


3、当孩子愿意跟父母倾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正确的倾听:积极地倾听孩子,给予充分的共情。全盘接受孩子的观点,不要求,不指导,不鼓励。

只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回应即可,比如:

“嗯嗯。”

“哦,原来是这样。”

“是的。”

孩子的情绪找到了出口,得到宣泄;父母也能够完全接纳,充分包容,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疗愈机会。


4、子发完脾气后,首先要赞扬孩子重新获得了自我控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

“我喜欢你冷静下来的样子。

”你成长了,可以控制住自己糟糕的情绪了。”


5、忌立刻复盘刚刚情绪大爆发的原因。我们可以等过几天的时候,在不经意间提起引起孩子那次情绪大爆发的事件。回顾叙述所发生的事情,能帮助孩子建立重要的神经连接,以便在将来更好地处理情绪状况。父母也可以告诉孩子,你对他发脾气的感觉;他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同理心是什么等等。


未雨绸缪,从日常开始


为了防止孩子经常性的大发脾气,父母还可以未雨绸缪,先采取些行动避免孩子发脾气:


1、律的日常作息,


保证孩子良好的身体状态

大多数的发脾气,都发生在孩子饿了、累了、困了的时候。让孩子有规律地进食、小睡、固定的时间就寝、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不要过度刺激,都能防止大多数孩子发脾气。有规律的日常,能让孩子知道会发生什么,感到生活是可预知的,更容易有安全感。


2、注并认可孩子


有些父母更习惯于关注孩子身上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认为一定要就这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补足短板。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别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且人无完人。我们应该积极的肯定孩子,寻找机会赞赏孩子做得好的行为。


我们要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做到!”


而不是对孩子说:“我希望你能做到!”


前者给了孩子坚持下去的信心,后者只会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半途而废。


3、励孩子使用语言来描述

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孩子能理解的词语,比他们能够表达的要多得多。在孩子语言还不能准确表达的时候,父母可以替孩子把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可以问孩子:

当时的心情是很难过吗?

是因为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而生气吗?

如果生气值分为5级,你给自己打几级?

帮助孩子认识,他现在所处的这种情绪是什么:是失落、是愧疚、是生气还是委屈。同时,父母一定要肯定他有这种情绪非常正常,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都会这样。


4、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给孩子提供一些小的选择,选项不要过多,2选1就好,让孩子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有自主掌控感。比如:

“你想现在写作业还是等会写?”

“你想在洗澡之前刷牙还是上床之前刷牙?”


5、低对孩子的高期待、高要求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设置一个“跳一跳”能够达到的目标。

举个例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上课的每一分一秒都能够专心听讲,这显然就是不合理的。孩子达不到你的要求,时间长了,他就会泛化为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希望父母可以把孩子每一次情绪波动都当成是一次机会,一次帮助孩子认知自己情绪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