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自觉的孩子,其实一点也不难!

2023-02-09 14:36
1
一晃开学了,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寒假在家的学习情况很差劲。


别说看书复习,就连基本的寒假作业都不认真完成,不催他吼他,就拖着不做。做的时候也是敷衍马虎,错误百出,看得人火冒三丈。


家长们纷纷表示:真的很无奈!


为什么有些孩子,家长软硬兼施,他对待学习还是拖延懈怠,而有些孩子,根本不用父母提醒,就能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根源在于,孩子是否建立起内驱力。


有内驱力的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们会自觉安排好学习任务,主动思考,对学习负责,也能够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而缺乏内驱力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思考都是被动的,就像“老牛拉破车”,家长老师在后面催、“抽一鞭子”,才肯向前移动一步,


这样的孩子,即便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知识简单,加上父母老师的督促,成绩还看得过去,但到了高中、大学,知识更多更难,学习将会越来越吃力。
  1  
现实生活中,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教育方式却常常走入误区,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导致孩子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越来越被动。


记得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如何让孩子讨厌玩游戏?


有个回答一针见血:


你需要像监工一样每天盯着孩子玩游戏,给他设定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比如打到全区前3名;


在他发挥不好的时候批评他、否定他、拿他和别的孩子作比较,“游戏都打不好,将来有什么用?”


在孩子玩得好的时候,给他物质奖励,玩差了的时候,马上变个脸,给点惩罚。


相信我,过不了多久,只要你不盯着催着,孩子绝对不会碰游戏。


在这个问题中,把“游戏”换成学习是一个道理。以下几种容易破坏孩子内驱力的行为,家长应尽量避免:


(1)唠叨督促: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度操心,把本该让孩子自己管理的事情揽到身上,比孩子还要着急、忧虑。


比如催着孩子写作业;不厌其烦地跟孩子讲今天的作业是什么,生怕孩子漏了忘了;爱跟孩子讲大道理,讲学习的重要性······


本该孩子自己记着、自己思考的事情,家长都帮他提醒着、留意着,长此以往,孩子便学会了依赖,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总是唠叨,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叛逆心理,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2)包办控制:
对教育的焦虑,让许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主导孩子的学习,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任务、报兴趣班补习班,强迫孩子听自己的,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激发内驱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自主感——孩子感到自己可以决定一些事情。


家长如果在学习上事事包办、控制,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就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


只有把主导权还给孩子,学会信任和放手,让孩子来决定、安排自己的学习,他才能真正学会自律。


(3)不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会许诺孩子考到多少分、多少名、认真写作业,就给孩子买喜欢的东西;表现不好了,就给孩子一些惩罚,比如不满足孩子的愿望、罚孩子在家写作业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可预期的奖励,会破坏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喜爱和兴趣。


时间长了,孩子发现了规律,容易把来自父母的物质奖励作为好好学习的“报酬”,而不是学到新知识、获得进步而产生的成就感、自信心。


惩罚也是一样,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以色列的一家幼儿园里,由于家长总是在接孩子的时候迟到,于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制定了一套罚款机制:家长每迟到15分钟,就要交一份罚款,迟得越多罚得越多。


结果,家长的迟到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60%。这个结果令幼儿园管理层大为震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原来,家长以前其实是非常努力不想迟到的,他们有强大的内在动机——不想耽误老师的时间。所以即便有时候很忙,也会尽自己最大可能来减少迟到。


而现在有了罚款机制,原本那种内在的道德束缚,就被外在的动机完全取代。


家长认为,既然我可以交罚款来迟到,那就相当于我花钱给孩子报了一个延时班,所以我想迟到就可以迟到了,反正我出了钱。


在孩子的学习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孩子表现好时,作为对他努力的肯定,可以在事后适当给予奖励,尽量不要事先承诺;表现不好时,重点是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
   2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 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 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对家长来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自觉主动、能够管理好学习的孩子,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取得进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简言之,就是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第一,不要当孩子学习的监工:
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事无巨细地干涉和提醒,让他自己负责。比如孩子这次忘了写某一科的作业,得到教训后,下次就会想办法抄下来,避免忘记。


家长只有放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管理自己的事情,他才能真正对学习负起责任,更多地去思考,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贵经验。


第二,及早制定规则,培养习惯:
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很多是因为缺少规则的引导,没有从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


家长从孩子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就应当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很重要。


比如写作业要专心,不可以吃东西玩玩具;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再玩;做完作业认真检查一遍;每晚睡前收拾好书包;空余时间多复习、预习等等。


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家长再慢慢放手,更有利于孩子自觉性、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给孩子树立适宜的目标:
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没有目标的孩子容易迷失方向,遇到困难就懈怠放弃。


合适的目标,会让孩子更有努力的动力;达到目标后的愉悦感,会给孩子成就感、自信心,进一步促进他去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最好是“跳一跳,够得着”,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


之前有位妈妈,给孩子定的目标是,每次作业或卷子上少一个叉,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确实有了明显进步,粗心马虎的毛病改善了很多。


第四,懂得留白:
我们成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工作时间提高效率把自己的任务完成,这样下班后的时间就属于自己了,可以自由支配。


如果下班后还要一直加班,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就会削弱工作时间的积极性,总想着拖延。


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家长把孩子的学习任务安排得太多太满,上不完的补习班、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加的额外作业,长时间下来,孩子身心都会很疲惫。


孩子想着“反正写完这个还有一堆等着我,总是不能玩,那就慢慢拖着”,于是养成了磨蹭、被动的坏习惯。


因此,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要懂得留白。作业、补习班要适度,给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掌控感会让孩子更自主。


不管是玩耍、放空、无聊,对孩子的大脑都是一种休息和滋养,这样孩子才有时间思考,大脑才会有新的东西进来。


许多孩子看似一直在学习,但效率低、学习效果也差,其实就是少了留白的时间,缺少对知识的加工和思考。


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家长做好以上4点,同时避免用错误的方式破坏孩子的内驱力,教育将会变得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