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东人什么都吃,上海人都小气”
“男生的数学成绩比女生好”
“程序员都是宅男,天天穿着格子衫”
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贰
有个心理学家就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同一个人的照片给两组人看,对A组说“这个人是罪犯”,而对B组人说“这个人是位大学教授”。
然后让这两组分别对这个照片中的这个人进行面相评价。
结果,A组普遍认为这个人的眼睛深陷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则反映他顽固不化的性格;
而B组普遍认为这个人的眼睛深陷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则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坚毅精神。
这就是刻板印象,你会通过他人的评价或者外部因素来推断,认为某个人或者某个族群是怎样的人。
其实我们身边,不乏会因刻板印象而直接固化我们思维的事情:
就好比你刚认识的一个四川的人,听说四川女人都很泼辣,所以就拒绝跟她有接触,对她任何的言谈都会打上“泼辣”的标签,这是地域的刻板印象,
外貌其实也有,你在路上看到抽烟纹身的路人就觉得这是个社会人物,次次都远远避开,
殊不知,对方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好。
叁
作为刚入职的员工,你看到老板不苟言笑,神情严肃,于是断定他是个脾气不怎么好的人,
每次听老板说话都战战兢兢,每次开会都不敢跟老板对视,于是错过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刻板印象在当今社会中,有些时候会给人造成一定的误会,同时还会引发其他的影响。
那么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三条关于如何改变刻板印象的小建议:
第一,直接接触:
如果你只是通过某一个条件,比如对方的外貌、地域、出身或者某件小事就武断的评价某个人,
那我建议你不妨可以尝试直接去和“他”接触看看。
你认为你的上级就是不近人情的那种人,那你是否有和他真正接触过呢?
或许你可以去和他直接交流,获得最直接的判断。
第二,第三类接触:
如果你暂时没有办法进行第一个建议,那么也可以进行第三类接触,
即通过其他人间接了解到这个人或者这个群体,多听多看,搜集的信息多了,就不会那么单一了。
如果你认为学心理的就懂算命,学法律都很无情,这是因为你没有机会真正接触过他们,但现在你可以通过与那类人接触最多的好友或者网络信息进行了解,那你就会发现你原来想的只是你以为的,或者是影视剧给你带来的误解。
肆
第三、奥巴马效应:
奥巴马在成为美国总统之后,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对黑人的偏见及刻板印象。
于是就有了“奥巴马效应”的相关研究,就是我们也会通过一些重大事件来改变刻板印象。
就像是原本你很讨厌某个明星,但新闻频频播出他做各种慈善的报导也可能会改变你对他的刻板印象。